作者 刘贤虎
在历史的长河中,钢铁经过加工运用于工业、农业等生产生活用具。铁匠这个行业也由此而生,他们如同魔术般将一块块坚硬的铁块,变化成为人们得心应手必不可少的器具。这些看似简洁、质朴的器具,饱含了打铁人多少酸甜苦辣?在他们的背后,折射的是曾经那一道道原始的锻造工艺。如今,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,曾经辉煌的打铁技艺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在岁月的长河里,为了对这些即将消失的行当加以保护,匠人们相继守望,只为了留住留住工艺锻造的原始技艺。
2018年7月12日,家住黄龙溪下河街的王世旭没有想到,他坚守了57年的铁匠铺,入选了成都市第十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……
城市记忆 飘荡在古镇的铁匠铺
黄龙溪镇复兴街41号,一块写有“铁匠铺”的蓝色旗子飘荡在古镇上空,而该处大门旁边,一块代表农具的铜器上这样介绍铁匠铺:“地处成都平原南部的黄龙溪古镇,坝丘相间、水旱从人,农耕文化源远流长。因水运的发达和商贸流通,给古镇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,铁匠铺就是此间历史的见证者。昔日集市上,一间瓦房、一个火炉、一架风箱、一个砧子,便开始了打铁的营生,在一阵阵叮叮当当锤打声里,各式生产农具,如铲、锄、镰、耙等农业用具和各种生活用品,如刀、剪、创、钳等便锻制出来了……”
2018年10月29日上午,今年67岁的王世旭用双手打开铁匠铺的门锁,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门板卸下来,如同搬运着他一生的经历……
1968年4月11日,17岁的王世旭走进了黄龙溪铁匠铺作学徒,“那时原名叫‘黄龙溪铁木社’,属双流县二轻局管理……”王世旭说,那时候的人们有个说法,人生有三苦:打铁、撑船、磨豆腐。三者中打铁居首,是因为打铁需成天陪伴高温炼炉,忍受炎热还要奋力抡锤,是常人难以坚持的沉重体力活。所以,铁匠这门手艺,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,正因为此,铁匠铺为了能留住人,在三个月之后,王世旭就转为了正式工人。
秋日的阳光,穿射进复兴街41号这间简陋狭窄的破房子里。室内,王世旭忙碌着将歪斜的砧子扶正,又去风箱前推拉了起来。紧靠炉膛有一个大铁砧,摆放有几个对锤、手锤。
王世旭从墙上取下一把还未来得及捶打的锄头,示意来帮忙的双流川剧团团长胡刚打下手,他要向过往旅客展示铁匠当年的风采。只见王世旭左手用铁钳钳住锄头,置放在铁砧上,右手抡起铁锤,重重敲打,随着左手铁钳的伸、拉、卷、翻动,铁块慢慢变长,变宽。“如果在过去,我们是先铁坯放在炉子里烧得通红后才打,打完后再加热烧红,再捶打,几个回合下来,一把锄头就像模像样地捶打出来了。”王世旭说,打铁不仅是一门力气活,也是一门技术活。一个成品铁器的打制要五道工序。一是使用松碳烧炉,将选好的料铁放入炉中烧红,再将其打颤抖成“L”形,根据需要将一定量的生铁均匀放在上面,然后回炉将生铁烧至液态,使生铁渗入料铁中,逐渐渗碳成钢,再取出锻打。这样,生铁就能更好地渗入料铁中,直至生铁和料铁完全结合为止,从而达到刃口始终保持锋利的效果。
接着要对灌好钢的铁块进行锻制。过程中,要将料铁放入炉火烧红,反复锻造,按需要锻打成形。“锻制的过程十分辛苦,过去全靠手工,要三四个一起打,打一天也打不了几个工具。”王世旭说,下一个工序是淬火。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,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。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。
打铁技艺,又苦又累成为“绝响”
王世旭接着说,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,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、韧性下降及疲劳强度,使工具经久耐用。“我们打制铁器用的都是水淬,太早下水铁器会不够硬,太迟下水会影响质量,因此淬火也是一个技术活。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成品进行细部处理,让铁器表面美观、整洁,富有光泽。”
铁匠铺门外,一群游客依在门槛上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王世旭打铁的每一个细节。室内,王世旭借机讲述自己50年来在打铁技术上的千锤百炼,“打铁的确是一种艰苦、枯燥的生活,加上近千度的炼炉,铁块出炉后必须趁热打。稍不留心,还会被火星烫伤。”王世旭说,铁匠的生活一年四季都光着膀子,在工作的时候都会汗流夹背。
民间一直流行着“木匠长铁匠短,不长不短看石匠”的说法。打铁,实质上是在“短处”作努力,把一块铁板放在铁砧上,“叮叮当当”之下,铁板就会延长,器物就花样地敲打出来了。手工打造的,每一件都是精品。“我这门打铁手艺是师父教的……”说起这门打铁手艺,王世旭谈起了往事,他从走进黄龙溪铁匠铺后,很快就在30名打铁工人当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该铺中打铁的“扛把子”。
王世旭清楚的记得,那时候很多人愿意去当兵,都不愿意打铁,而身材高魁梧的他原本是块当兵的“好料苗子”,“只要去了铁匠铺,就可以拿到国家供应的45斤大米,也可以拿到比县委书记还更高的工资。那时候,县委书记的工资每个月只有68元,而我们打铁可以拿到70多元……”王世旭自豪的说,打铁虽然辛苦,但能够拿到这么高的工资,吃点苦算什么呢?
在王世旭记忆中,当时的铁匠铺经营不愁销路,30多个铁匠工人每天夜以继日的打铁,生产出来的生活用具和农业用具都送到成都日杂公司销售。除此以外,成都建筑行业使用的抓钉大多也是出自黄龙溪铁匠铺,尤其是黄龙溪地处千年水码头,又是仁寿县、彭山县、双流县三县交界的地方,每到赶集时,黄龙溪就热闹非凡,而农耕用具又是村民的必备品,一时间,黄龙溪的铁匠就成了“香饽饽”,很多待自闺中的少女都希望自己能嫁给铁匠,既有固定的高收入,也能让丈夫下班以后回家照顾家庭。正因为此,王世旭也在“当、当、当……”清脆的打铁声中与邻村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喜结了连理。
叮当技艺,消失在铁砧上的记忆
1983年,土改政策结束了吃大锅饭的年代,土地大面积的包产到户后,家家户户都需要农耕用具和家庭日常用具,突然间就把打铁技艺推到了鼎盛时期,导致购买原材料的铁都要走后门才能拿到手,在这种情况下,政府只有改制才能满足市场需求,黄龙溪“铁匠铺”也不例外,它因购铁途径短缺不得已放宽政策对外承包,就这样,王世旭顺理成章地包下了铁匠铺,“我又不会做别的技术,只会这门手艺……”王世旭说,自从他承包了铁匠铺后,就请曾经一起打铁的同门师兄师弟一起干,而他就负责对外跑购铁的业务,最忙的时候,就连大年30都还在加通宵的班打铁。后来,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,多数村民就放下了锄头走出家们……
1993年,打铁经营销路逐渐走向了衰败,取而代之的是全国各地的打工浪潮,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走出家门,到外地求发展了,“我也就从原来请的10多名工人到最后成了孤独打铁人。”王世旭说,虽然工人们都纷纷辞职另谋了生路,但他依旧对打铁这门技艺情有独钟,舍不得干了几十年的技术就这样消失了,“毕尽坚持了几十年,这门手艺就像自己养的孩子一样,花了几十年心血,不是说放下就放得下的。”王世旭自言自语地说。
“当、当、当……”胡刚清脆的打铁声从房里传出,仿佛敲打着王世旭的心坎。“打铁没样,边打边像。但打铁要认真仔细,捶打要匀称,凭‘火眼金睛’才能像模像样,尤其是把握火候,全靠左手的伸、拉、摆动、翻卷。只有铁钳上的铁块去接近铁锤。铁块放正打,铁块就伸长;放斜打,就伸长又变宽。淬火很关键,铁器伸进有水的‘钱桶’,随着‘吱啦’一声,一股白烟的升腾,淬火就完成了……。”聊提起打铁的过程,王世旭如数家珍。说完,王世旭又忍不住走进了屋子,他手握一根铁钳,熟练地夹起一块铁片,放在炉火里,不一会将铁片拿出来,放在铁墩砧上,抡起铁锤反复捶打敲打…… “虽然在很多人看来,打铁是一件小事,但需要时就是一件大事。让王世旭担忧的是,今后广大的农村人们生产、生活,或从事建筑的人,总还需要打铁的。一件农具损毁了,一根撬棍弄坏了,总还要有人修补、锻打、翻新。”王世旭最大的愿望,就是别让这门“行走在铁砧上”的艺术消失,别让铁匠铺里“叮叮当当”的清脆悦耳声成为记忆。
如今,时代的发展,种田的人也越来越少,年轻人时兴打工,不愿意学打铁这一苦差事。“以前打铁的改了行,帮助人家装修,或经商去了。打铁工具也在变更,敲打的铁锤换成了电锤,风箱换成了鼓风机,传统的技艺被滚滚袭来的现代化生产取代,外来铁器的冲击,替代产品增多,曾经辉煌的打铁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业,举步维艰,越行越远。”王世旭叹息着说,让他担忧的是,虽然使用的人越来越少了,但在农村,人们的生产、生活,甚或于从事建筑的人都还是需要打铁的。比如,一件农具损毁了,一根撬棍弄坏了,“总还是要有人修补、锻打、翻新的吧。”在王世旭看来,他虽然退休已经7年了,但他还是愿意守着铁匠铺终老,“我干了50年,守了7年,没想我的铁匠铺还能入选成都市第十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……”
梦幻西游无双版装备镶嵌攻略详解!梦幻西游无双版是一款非常好玩的手机游戏,相信很多玩过梦幻的玩家都知道装备镶嵌的事情,那么在无双版中装备要如何镶嵌呢?下面口袋巴士小编xrump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!
角色升至40级会激活装备的镶嵌功能。
镶嵌入口:人物头像-装备-宝石,或找 冯铁匠
相关介绍:
1. 装备锻造升至40级开启第一个插槽,60级第2个
2. 每件装备可镶嵌的类型不一样,建议查看宝石类型
3. 装备镶嵌的宝石可以随时拆除,没有任何损失。